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3的文章

輕鬆駕馭意志力(The Willpower Instinct)- 意志力的極限

以下的內容包括 輕鬆駕馭意志力 與個人心得 壓抑想法、情緒和渴望會造成反效果,使你更可能去想、去感覺或去做自己想避免的事。 自制力的三個根本:自我覺察、自我關懷、記取真正的重點。 自我檢視 你有沒有矛盾反彈的狀況?你是否有什麼是想拋諸腦後?壓抑是否有效?努力摒除某個想法是否反而導致這個想法變得更強烈 不斷浮現的念頭不見得就是真相 運作失靈的操作系統加上過度活躍的監督系統會導致失衡的問題。在監督系統搜尋禁忌內容的同時,他也會同時提醒大腦這個搜尋目標。 只要放棄掌控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感受,就能提昇自我外在行為的控制力。 你最最渴望的東西是什麼?禁止某樣東西反而會增強對他的渴望,你是否有這種經驗? 意志力實驗 充分感受但不要相信每個想法。腦中浮現負面想法時,先注意到這個想法,感受身體的反應。接著將注意力轉移到呼吸上,想像這個念頭逐漸消失或飄過 想免除煩惱就必須坦然接受各種負面想法,而不適應將這些想法拋開。 當負面的想法浮現時(如萬一出錯怎麼辦?如果當時沒有這樣做,會怎樣?),不要急著轉移注意力,留意這樣的想法是否為早已存在的老調;留意呼吸、心跳、是否緊張、肚子、喉頭、胸口的感覺。 告訴自己: 「好吧!這個想法又冒出來了,我開始擔心了。反正我的腦子就是這樣,這不一定有什麼意義。」 而不是告訴自己: 「好吧!我想這是真的,我是個爛人,一定會遇到壞事,我想我只能任命。」 接納渴望,但不必順從渴望 。渴望出現時,請接納這個感覺,先別立即轉移注意力或加以反駁。提醒自己白熊實驗中的反彈效應, 想想自己抗拒渴望的理由 。 「把我不去做」改成「我要去做」 覺察內心的衝動如何變化。在衝動浮現時,請留意身體的感覺,將這骨衝動想像成浪潮,努力度過,不要試著擺脫或順從。  無論他們是否向衝動屈服,這些衝動終究會消失。當我們感覺到強烈的渴望時,應將這股衝動想像成海浪,或許這股浪潮會逐漸增強,但最終還是會破滅消失

輕鬆駕馭意志力(The Willpower Instinct)- 為何意志力會相互感染

以下的內容包括 輕鬆駕馭意志力 與個人心得 自制力會受到社會認可的影響,將意志力和誘惑感染給他人。 我們的大腦會將他人的目標、信念和行為,納入自己的決定,而且受影響的程度極深 。進而與我們腦中的自我競爭自制力的掌控權。 自我檢視 檢視你的社交網路,在你的社交圈中,是否有人和你面臨相同的意志力挑戰? 這個習慣是從朋友或家人身上學來的嗎? 和某些人在一起時,比較容易放縱 是否有人也想改善這個意志力問題 你知道自己在模仿誰嗎?請留意任何跡象,顯示你正在模仿他人的行為 鏡像神經元幫助我們了解他人的想法、感情和行為。他會複製我們看到的動作,協助我們解讀眼前的情況和背後的理由。因此 當鏡像神經元解讀他人即將獲得獎勵時,我們自己也會開始渴望獎勵。 他人的欲望也會誘發我們的欲望 誰對你的感染力最強?誰是你「最親近的他人」? 就如同免疫系統一般,免疫系統不會攻擊自己人,所以越親近的人反而越容易被他感染 善用群體的影響力。你是否受到社會認可的影響,認為你的意志力挑戰不很重要 「如果你的朋友都去跳河,你也要跟著跳嗎?」媽媽問到,我們當然都知道,正確答案是,「不會,我是一個懂得獨立思考的人,不會受他人影響。」但其實真正的答案是:「嗯,說不定會」 雖然社會認可可能導致我們的挑戰失敗,但若是我們相信培養好的習慣有助於鞏固自身在團體中的地位,會許會讓我們更樂意去做到。 找到一群行為舉止已達到預定目標的人,不論是團體、社團、線上社群、或雜誌都可以。只要周圍的人都在努力達成相同的目標,我們就會覺得這是社會常態。 個人心得   非常同意這樣的感染方式,只是要找到適合的社群、朋友似乎並沒有我自己想像的那麼容易。(抑或是因為自己並沒有真的認真去找呢?) 意志力實驗 提昇自制免疫力。為了避免受到他人感染而動搖意志力,請每天早上花數分鐘想想自己的目標 目標感染是雙向的,會感染到自制力,也會感染到自我放縱,只是我們特別容易感染到誘惑。 「反制控制」:當我們堅持追求某個目標時,若察覺到另外相衝突的目標,反而會更堅決我們堅持下去 近朱者赤,感染自制力。問自己,我的榜樣會怎麼做? 找到自己的意志力楷模 讓榮譽感發揮作用。公開宣告你的意志力挑戰,想像克服挑戰時,會有多麼自豪。 當做出深感自豪的決定時,可與所屬的團體分享...

輕鬆駕馭意志力(The Willpower Instinct)- 為何會為了眼前出賣未來

圖片
以下的內容包括 輕鬆駕馭意志力 與個人心得 大腦習慣將「未來的自己」視為他人 ,這對自制力的影響很大。我們無法準確預測未來,導致我們容易受到誘惑和拖延 自我檢視 你把未來的報酬打幾折?  思考每次向誘惑屈服時,出賣了哪些未來的報酬? 我們將不願意面對的一切都推向未來。 延遲折現(delay discounting):等待報酬的時間越長,對個人的價值就越低。 衡量眼前與未來的報酬,大腦的處理方式不同:眼前的報酬會觸發早期原始的獎勵系統,以及由多巴胺引發的慾望;未來的報酬則是由前額葉皮質所解析的。 你在等待自己脫胎換骨嗎? 是否一再的拖延,等待意志力更堅強的未來自我會出現? 我們常將繁重的事情丟給未來的自己,就好像丟給別人一樣 你是否總把快樂推遲到未來,覺得放縱自己比抗拒誘惑更困難? 個人心得   自己的確時常對現實的報酬所屈服,雖然在金錢上不會這樣,但對於享樂與偷懶卻常是如此,只有想過反正都還是我做,卻沒想過雖然沒有丟給別人但卻是把事情丟給未來的自己。 意志力實驗 要求自己等待十分鐘 因為欲望一閃而逝,所以只要報酬不在眼前,就較能理性的做出選擇 對任何誘惑都要等待十分鐘,在這段時間內思考抗拒誘惑可以換取哪些長期報酬。因為等待後就不再是眼前的報酬了 也可以試著將他改成「做十分鐘後再放棄」 別把未來報酬打折 人都不喜歡損失,再考慮事情時,先考慮未來再考慮現在 想做出不利於長期利益的行動時,請想像自己放棄的是抗拒誘惑所能得到的最佳長期報酬 對未來的自己預先承諾 。 訂立新目標:思考如何讓未來的自己更輕鬆地依照理性排定的計畫行事 增加改變心意的難度:如只帶預計的現金出門,消除桌上的誘惑物 以獎勵或威脅的方式激勵未來的自己 設法認識未來的自己。 給未來的自己寫封信,或單純想像未來的自己。 個人心得   書中提到了沒有任何網站值得犧牲夢想,我的夢想是什麼?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被別人稱讚有能力、有肩膀的人,這一點一直都沒有變過,但若現在沒有改變,又怎麼能期待未來呢?

輕鬆駕馭意志力(The Willpower Instinct)- 壞心情會導致我們向誘惑投降

以下的內容包括 輕鬆駕馭意志力 與個人心得 心情不好時,為了轉換心情,我們會轉向最能刺激多巴胺分泌的事物,「紓壓的承諾」。壞心情會導致屈服,放下罪惡感能使你更強壯。 人都很容易相信自我懷疑與自我批判的聲音,但是聽從這種聲音永遠不會帶領我們朝目標前進。試著從良師益友的觀點出發-他們相信你、替你做最好的打算,而且會在你挫敗時鼓勵你 。 自我檢視 是否會放棄自制來紓壓? 壓力為何會導致渴望? 壓力會引起戰或逃的反應,大腦為了要保護性命(心情),就會引導我們走向它認為我們會快樂的事物 人會為了 「讓心情變好」的目標而放棄「運用自制力」的目標 什麼是令你擔驚受怕?注意媒體、網路聽到的訊息所帶給我們的壓力 當我們被提醒到自身的死亡,就會在承諾酬賞與紓壓的事物中,尋找希望和安全感,此時我們會更容易受各種誘惑的影響 留意接在恐怖訊息後的新聞、廣告   「管他的效應」 :破戒時如何看到自己?是否帶著罪惡感與自我批判? 這效應最大的關鍵是,導致後來失控的並非是第一次的破戒,而是隨著第一次破戒產生的羞恥心、罪惡感、失控、失去希望 決心讓自己快樂。是否藉由幻想改頭換面的自己來改善目前的心情,而不是採取具體步驟來改正行為? 「錯誤願望症候群(false hope syndrome)」:使用改變的承諾就如同酬賞和紓壓的承諾一樣,他從來就不是改變的策略,他只是讓心情變好的策略。這是一種意志力的陷阱。 我們需要相信改變是可能的,但要 避免利用改變的承諾來改善心情 。 自己是否只有在心情差的時候才有動機改變?設定目標最棒的部份是不是有一股想像成功後生活改變的愉悅感? 個人心得   這個章節是很有感覺的一篇,他清楚的把我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策略(應該說是自我欺騙的承諾),化成實際的例子和名詞,讓他具象化的擺在眼前。也許我們有了解自己,但是否有接納或採取實際的步驟呢?值得深思。 意志力實驗 採用有效的紓壓策略 如運動、閱讀、聽音樂、與親友聚會、按摩、出外走走、冥想、瑜伽,或是從事需要創意的嗜好 有效和無效的差別 :真正的紓壓不會刺激多巴胺釋放釋放,也不會依賴酬賞承諾,而是增加提昇心情的大腦化學物質,如血清素、安基丁酸與好心情賀爾蒙催產素,並引起有療癒功能的放鬆反應 因為有效的策略不會誘發興奮,以至於我們容易低估它...

輕鬆駕馭意志力(The Willpower Instinct)- 渴望 ≠ 快樂

以下的內容包括 輕鬆駕馭意志力 與個人心得 我們的大腦把酬賞的承諾錯當成快樂的保障,使得我們向不會兌現承諾的事物追求滿足感。因為 酬賞的承諾不保證帶來快樂,但沒有酬賞的承諾卻又不快樂;聽從酬賞的承諾,我們會臣服誘惑,我們卻又毫無動機 ,所以學習分辨真的、假的酬賞系統變得相當重要。 自我檢視 促使多巴胺的神經元持續放電? 什麼事情引起酬賞的承諾,強迫我們追求滿足感 酬賞的承諾並不等於酬賞 誰在操控你的多巴胺神經元 找出商人如何引起酬賞承諾 把所有的廣告當成一個遊戲,你聞到什麼?看到什麼?聽到什麼? 了解那些信號,有助於看清他們的目的並加以抗拒 欲望會帶來壓力。留意渴望何時誘發壓力與焦慮。 酬賞系統為了激勵追尋渴望的目標,會使用1.酬賞的承諾:有欲望就會繼續奔跑(胡羅蔔)。2.壓力賀爾蒙的釋放:期待渴望的事情時會感到焦慮(棍子)。如此滿足渴望的需求就成了攸關生死的緊急事件 個人心得   其實自己從未真正分析過日常生活當中的這些事情,只是有時順從自己的渴望,又有時強迫自己不可以這樣。這裡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式,就是去了解那些渴望並且試著去分析他,然後了解原來其實渴望不等於快樂(就像是很想喝汽水的時候,其實只要喝一口就完全滿足了,我卻忍不住的買更大瓶的汽水,來一次次的滿足自己,但其實並沒有真的開心) 意志力實驗 讓多巴胺助你完成意志力挑戰。想一件會讓他放電的事情來激勵自己 多巴胺有助於誘發酬賞系統的興奮程度,讓我們得到動機 。 徹底體驗酬賞的承諾。享受一件大腦說會讓你快樂,但從未令你感到滿足的事(例如看電視、浪費時間的網路活動)。現實是否與大腦的承諾相符合? 酬賞承諾的強大力量,另我們不得不繼續追求不會令我們快樂的事物,並著迷於那些帶來更多痛苦而非滿足的事物。 一旦了解酬賞帶給我們的感受,對於要不要酬賞自己、用什麼方法酬賞自己,就能做出最明智的判斷 個人心得 個人覺得到目前為止最大的酬賞方式就是完成事情後的那種輕鬆感,還有放縱自己的徹底休息,但這樣似乎並沒有完全的符合需求,持續尋找讓自己快樂卻又不會影響未來的一件事情。

輕鬆駕馭意志力(The Willpower Instinct)- 善行 ≠ 放縱自己的許可證

以下的內容包括 輕鬆駕馭意志力 與個人心得 「請忘記曾有的行善,把重點放在自己的目標與價值上。」 自我檢視 是否在達成意志力的挑戰時,告訴自己因為表現「良好」,便允許自己做「壞事」? 允許自我放縱的邏輯:不要使用對錯或好壞來判斷行為,而是要考慮這件事是否是協助我「達成目標的事」 別把支持目標的行動當成最終的目標。 只是達成一項與目標有關的事,並不代表你已經成功 。注意當你誇獎自己的正面行動時,是否會使你忘記真正的目標。 別把進步當做是鬆懈的藉口。(比如擬定了一串的待辦清單,卻沒有去完成) 著眼於進度會阻礙我們的成功:進度是為了忠於目標的證明, 要堅守目標,而非追隨感覺 。 你是否告訴自己,明天會彌補今天的行為?  人的心智對於達到目標的「機會」感到太興奮,以致把這個機會當成了真正達到目標的滿足感 我們常常會 錯估未來會比今天有更多的時間、機會和更少的事情與疲憊 你是否因為惡行當中有一件好事,就認定那項行為理所當然? 光環效應:只將注意力放在當下,而忽略未來的事情。常發生在墮落的事物與良善的事物並列時 如買一送一、無添加物、低脂肪、公平交易、有機、公益用途... 你到底把自己想成什麼樣的人?是想要追求目標的那一面,還是需要控制的那一面? 個人心得   在這一章花了很久的時間閱讀,因為幾乎一一命中自己的弱點。包括因為小進度而自我安慰;因為總認為明天再來做再來規劃而拖延。   我想自己是一個需要從根本去自我控制並改進的人。但除了這樣想之外,這裡告訴了我們,請問究竟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呢? 意志力實驗 撤銷許可證 發現自己利用過去的善行來合理化放縱自己的行為時,請停下來思考當初為什麼要「善行」,而不要想是否值得鼓勵。 明天和今天沒有兩樣 把目標放在減少日常行為的可變性,把每個決定都當成對未來所有選擇的承諾。 不要問我要今天做還是明天做;而是要問「我真的想得到老是拖延的結果嗎?」 使用一條可以遵守的規定來終結阻止我們內心的掙扎辯論 個人心得   嘗試問自己,「我希望一年後的我跟自己現在做一樣的決定嗎?」

輕鬆駕馭意志力(The Willpower Instinct)- 自制力的鍛鍊

圖片
以下的內容包括 輕鬆駕馭意志力 與個人心得 自制力就像是肌肉一樣,他會有其極限,但也是可以鍛鍊的。 另節錄此章的最後一段話 『自制力的極限看似有點矛盾,我們的確無法控制一切,但提高自制力的唯一方法,就是將我們的極限不斷延伸。 意志力如同肌肉,如果一直不用就會逐漸退化 。如果為了節省精力而讓意志力一直怠惰鈍化,我們就會失去原本擁有的力量。不過如果我們每天都靠意志力長期奮戰,有一天也一樣會全盤潰散。我們所面臨的挑戰就在於,如何像聰明的運動員一樣自我訓練, 在不斷挑戰極限的同時,也調節好自己的步調 。正如我們在力量薄弱時,還是能在諸多動力中找回意志力,我們當然也能找到方法,幫助疲憊不堪的自己做出明智的選擇。』 自我檢視 記錄一天或一週的自制力高低起伏,何時容易屈服或放棄 透過對自我的認識,善加規劃一天的行程 疲勞是否真的有造成自己無法發揮自制力,試試看在疲勞感第一次到來時,督促自己在更進一步  個人心得:   至今仍難督促自己在感到疲勞的時候再撐一下,但我想還是要持續的試試看。   至於規劃一天的行程,目前希望能將到院的時間提早一個小時,然後利用這個時間回覆完所有的信件(上班時間就不再確認),然後定兩個在醫院一定要完成的小工作以督促自己。 意志力實驗 強化意志力的飲食法 ,確保身體攝取持久充足的能量 低胰島素飲食法:維持血糖值的穩定。如精益蛋白質、堅果和豆類、高纖穀粒和榖物、大部分的蔬果。 詳細可見最後附表 自制力肌肉鍛鍊法 找一件該做的事(我要去做的意志力)和不該去做的事(我不去做的事),鍛鍊自己的自制力肌肉。 記錄一些平時不會特別留意的細節 激發「自己真正想做」的意志力 挑戰成功,自己有何益處 對別人有何益處 對人生有何益處 有時候最強大的動力不是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 個人心得:   此章文末,作者提到了復活節島的森林從古文明一直到公元八世紀逐步的減少,終於在十六世紀森林完全消失,最終到了十九世紀末期,連島上的人都幾乎完全消失( 復活節島 )。由此可知,在群眾的選擇下,若是大家都沒有善用意志力來做出決定,是會造成嚴重的後果的。   這段時間,開始要求自己做一些簡單的自制力鍛鍊,每日早上到醫院都要進行五分鐘上下的冥想(大部分的時候都有做到),晚上回到家若可以的話,...

輕鬆駕馭意志力(The Willpower Instinct)- 身體內的意志力本能

以下的內容包括 輕鬆駕馭意志力 與個人心得 自我檢視  找出必須克制的「內在」衝動(什麼事物會對自己造成威脅) 壓力是否會損耗自制力 一天或一週當中是否壓力何時會出現,並注意壓力對你自制力的影響 個人心得: 作者的確蠻清楚的指出我們生活周遭的威脅與壓力 對我們的自制力有多大的影響 以自己本身而言,疲勞及直到任務期限到達前才做事 這兩件事情是會明顯的影響個人的自制力,特別在情緒與飲食上 意志力實驗 自制力呼吸法 :每分鐘呼吸四到六次。不要刻意憋氣,計算自己原本每分鐘的呼吸次數,,然後先從緩慢的吐氣開始( 可以使用噘嘴,想像用一根吸管把氣完全吐出來 ),心率變異度的加強是加強自制力的良藥 強化綠色意志力 :走出戶外,即使只是散步。在家附近散步、做一些園藝活動、戶外做一些伸展運動都可以。 良好的睡眠 徹底的放鬆 :躺下來深呼吸,徹底的放鬆,讓自己從自制的需求與日常壓力中恢復 個人心得: 之前提到的冥想,仍儘量的持續中,目前可以從三分鐘拉長到六分鐘了 放鬆的呼吸法的確是很有用的,特別是在做決策或是面對棘手的孩子前,只要提醒自己就能達到立即性的效果 而目前針對綠色植物的部份,希望能先以室內盆栽作為考量

輕鬆駕馭意志力(The Willpower Instinct)-選定意志力

以下的內容包括 輕鬆駕馭意志力 與個人心得  在強化意志力之前必須選定自己要的「意志力挑戰」,可以試著思考 我要去做的挑戰 : 想要多做一些 不該再拖延 這樣做可以提昇自己的生活品質 我不去做的挑戰 : 想要戒除的習慣 想要少做一些以避免不利於健康、快樂、成功 我真正想做的挑戰 : 希望集中心力達成的重要目標 有什麼渴望的事會可能導致分心或遠離目標 個人心得: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去了解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麼? 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挑戰,並依此作為自己排除所有雜念也要達到的目標。 自我檢視: 克服困難或抗拒誘惑哪一個比較困難?請想像正面對自己的意志力挑戰,要去完成那件比較困難的事。你覺得究竟難在哪裡? 克服困難比較難,難在勇於面對困難並找出最好的解決辦法 了解自己的兩面心理。較衝動的要的是什麼?較明智的要的是什麼?(試著為他們取名字,以了解到底內容為何) 自我覺察:什麼樣的情況下最容易引發衝動、對自己說了什麼而使自己更容易屈服?(真的很累、明天在做、時間好像不太夠了、時間還剩下很多) 意志力實驗: 選擇一天記錄所有關於意志力挑戰的每一個選擇 五分鐘的冥想訓練 : 在心中默唸「吸氣」、「吐氣」,專注在自己的呼吸上。如果心思飄走了,及時把注意力放回呼吸上。 (重點不是能專注多久,而是自己是否能及時的拉回注意力) 個人心得: 五分鐘的冥想真的很有幫助,可以讓心思完全的專注在當前的工作上 但是當然困擾的是要如何持續的持之以恆,才是重要的關鍵。

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PVL)

圖片
以下內容引用自Pediatric occupational therapy hand book & 馬偕醫院衛教相關資訊 擷取自美國馬里蘭大學附設醫院 造成原因   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簡稱PVL)是腦部傷害的一種,位於局部的腦室周圍的大腦白質,因為位於血液供流的邊疆地帶,故只要缺氧或血壓不足,該區域就可能造成缺血、氧而造成組織的壞死,另外分娩過程中的感染也被認為可能是造成PVL的原因之一。 影響區域   壞死後的組織會在腦部形成孔洞,雖然之後會被神經膠質細胞填補,但神經細胞的死亡是無改變的情況,故對孩子在神經學或是發展上都會造成明顯的問題。其中在側腦室後部的三角或枕角部位是較為好發的區域,由於這部分的大腦白質含有主管下肢的神經傳導徑路,所以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最易造成痙攣性的兩側下肢偏癱。若發生病變的部位更廣泛,則四肢的運動及智能都會受到影響。 預後   根據研究顯示: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的患者,往後發生痙攣性的四肢輕癱,特別是下肢(spastic diplegia)的比率高達75~100%。另外亦有可能造成視覺、聽覺的障礙。 職能治療介入 活動的更改與調整 環境的改造 實際的個案處理上,孩子目前1歲1個月,有明顯的上下肢動作障礙,下肢尤其明顯,上肢可以抓握玩具,抬舉肩至90度,尚無法完全獨立翻身、坐與爬行,建議給予適當的坐姿擺位,與適當的玩具(圓柱狀、球形),使個案便於抓握而有有足夠的環境探索。另由於明顯的視覺障礙及反射動作,故頭頸位置多於左側,但在環境調整(減少左側視野空間)後,個案可逐步將對光線的注視轉向中間或右側。持續追蹤個案的進展狀況...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探討

圖片
以下的內容包含中山大學心理系 李宏鎰教授的課程內容及個人想法 ADHD的預後 從圖中可以了解到若以10歲的個案症狀為100%為例,到15歲就會下降到50%以下,而到了25歲則會僅存10%。 然而症狀的減少(特別是衝動和過動)並不代表個案痊癒,是因為前額葉的發展成熟而逐步能抑制過動的狀況 上述的狀況為一般ADHD個案,但有某些個案卻會因ADHD的症狀而造成較低的成就 從上圖中可知ADHD的個案在7歲時,可能僅有 ADHD、低自尊 的情況 但若情況未改善或進行介入 則有可能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出現 破壞性行為、學習遲緩、社交技巧不佳 的問題 而到了國中-成年的階段 則會出現更嚴重的 ODD、CD、學習障礙 等問題 其中的CD(品行疾患)在18歲後,則有可能被診斷為「反社會性人格」 或許在個案年紀較小時, 改善低自尊的情形 有助於避免未來出現更多嚴重的學習、行為問題 ADHD的處理原則 必須依照此順序逐一執行, 不能 直接跳到「制定規則」或「堅守底線」 建立關係 建立互信互愛的長久關係 參與孩子的生活及喜好,而不是只有學業 給予獎勵 找出孩子在生活當中的優秀表現或較佳的行為 不吝惜的給予各式各樣的獎勵(發自內心地給予言語上的肯定) 找到孩子真正喜愛的事物,並且適時的給予 制定規則 降低標準,不適合用一般孩子的標準要求 達到彼此都能接受的共識 設定執行方式 堅守底線 當規則設定後就不能輕易妥協 若沒有達到標準,就必須按照規定的方式處理(如剝奪玩電腦的時間) 不應該有"再"(如再玩十分鐘就好) 規律作息 當作息規則確立後,需要持續的進行直到習慣建立 這樣的做法其實與平日在治療室的方式很類似 端賴我們是否有耐心和時間去完成這樣的步驟 以及家長是否能夠配合一同在家中執行 當然適時的使用藥物更能將此效果加成。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診斷

依據DSM-V的標準(粗體字為與過去第四版的不同之處)   A 、  (1)  或  (2)  有一成立: (1)  下列 9 項注意力不集中 (Inattention) 症狀中,出現大於或等於 6 項,且症狀持續出現至少 6 個月,致足以達到直接在社會及學業 / 職業之影響且造成與其應有的發展程度不相符合,才稱為 注意力不集中   a.  無法注意到小細節或因粗心大意使學校功課、工作或其他活動發生錯誤   b.  在工作或遊戲活動中無法持續維持注意力   c.  別人說話時似乎沒在聽   d.  無法完成老師、家長或他人交辦的事務,包括學校課業、家事零工、或工作場所的職責(並非由於對抗行為或不了解指示)   e.  缺乏組織能力   f.  常逃避、不喜歡或拒絕參與需持續使用腦力的工作;如:學校工作或家庭作業   g.  容易遺失或忘了工作或遊戲所須的東西;如:玩具、鉛筆、書等   h.  容易被外界刺激所吸引   i.  容易忘記每日常規活動,需大人時常提醒 (2)  下列 13 項過動及衝動 (Hyperactivity-Impulsivity) 症狀中,出現大於或等於 6 項,且症狀持續出現至少 6 個月,致足以達到直接在社會及學業 / 職業之影響且造成與其應有的發展程度不相符合,才稱為過動及衝動 ( 過動 )   a.  在坐位上無法安靜地坐著,身體動來動去   b.  在課堂中或其它須乖乖坐好的場合,時常離席、坐不住   c.  在教室或活動場合中不適當地跑、跳及爬高等(在青少年或成人可僅限於主觀感覺到不能安靜)   d.  無法安靜地參與遊戲及休閒活動   e.  經常處於活躍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