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友誼發展里程碑
去年曾經針對這個主題,做了一次親職講座
主要是說明亞斯伯格症孩子與同儕間的社交互動上的發展差異,裡面除了自己的臨床經驗外,也包含了從這本書中摘錄的內容
亞斯伯格症:寫給父母及專業人士的實用指南
後來似乎有再版的書籍,不過我想應該都大同小異。
當時在分享這個主題的時候,有特別列出了一句話,是我自己很喜愛的一段話
"Do not allow a child or an adult to become defined by a DSM label."
~ Temple Grandin
這些孩子會被定義,當然是因為他們有核心上的問題,但並不代表他們無法適應或發展這些能力。即使是被框架所歸類,我們仍要記住一點,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回歸到原本的主題,我覺得這個友誼發展里程碑,並不是只適用於了解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對於一般的孩子其實一樣適用,因此也希望在此留個記錄,也和大家分享。
在了解發展里程碑之前,要先了解友誼的重要性,書中強調,「友誼是治療低自尊最有效的方法」,這點我是相當認同的,兒童時期所建立起的同理心、信任感、修復情緒及分擔責任,是未來建立成人關係的重要基礎。至於友誼的重要性可分為以下幾點:
- 改善問題解決能力
- 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觀點和想法,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
- 透過朋友經驗的分享,來學習一些未曾經歷過的經驗
- 不用自己獨立處理,而能與他人共同解決問題
- 少一些敵人
- 孤立和缺乏朋友易被當做欺侮的對象
- 透過朋友來提供有效的情緒監控及修復機制
- 引導合宜的社會行為
- 建立自我形象及自信
接著就會按照年齡,來稍稍區分成不同的階段,每個專家都會有不同的分法,我自己臨床的經驗與習慣是,會切分為幼兒園時期(3-6歲)、國小低年級階段(一到三年級)、國小中高年級階段(四到六年級)、國高中階段。
在幼兒園時期之前,也就是三歲前的孩子,他們主要是跟家庭成員互動,頂多是手足而非朋友,所以在面對同儕時,他們會認定對方是搶奪物品或爭奪大人關注的敵人,所以可能會把玩具藏起來而不願意跟別人分享。
幼兒園時期(3-6歲):
而到了三歲之後,孩子才開始有了初階的合作能力,就是分享與輪替。這個年齡的孩子,會有一個功能性、自我中心的友誼關係。- 遊戲的方式:追求自發性和集體合作
- 友誼的概念:以自我為出發點的,可能是因為住得很近、對方有自己想要的玩具等,對於地緣性或是當前手中擁有的物品,是會在意的,但都是暫時性的,友誼隨時會因為時地物的變動,而跟著挪移。
- 衝突的發生原因:通常是因為擁有的物品被搶奪,使用的設備被佔用,所處的空間被侵犯或佔據等等。而解決的方式通常是透過競爭、甚至武力的方式來解決,通常他們不會立刻找老師。
尋求協助的人(要找老師的人),通常是受挫的那一方,因為需要尋求老師或大人的情緒安撫,而這個安撫不會來自於獲勝的一方。因此此時的孩子對於衝突的解決,還在學習的階段,通常會需要大人協助調停和分析。
國小低年級階段(一到三年級):
這個年齡的孩子,在社交互動的能力上有更成熟,也會開始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團體的這件事情。
- 遊戲的方式:會接受同伴的想法和感受,能夠察覺到自己的行為和意見可能會造成別人生理或心理的傷害,並且試著壓抑自己的行動或想法。也就是我們所謂善意的謊言。
- 友誼的概念:從共同的興趣出發,會真誠的分享資源,彼此之間的互動增加,也會出現相互幫忙的行為。所以他們的友誼通常會是跟他一起聊天很有趣、我們喜歡跟對方在一起等等。也因此彼此之間的公平、平等原則是相對重要的事情。
- 衝突的發生原因:會以牙還牙,在意的點和責任歸屬的概念是誰先發起衝突,就是誰的問題,而非接下來誰做了什麼(比如先罵人的是錯的,後來動手的人沒錯,因為都XXX先開始的)
開始可能會有最好的朋友的概念(最好的朋友定義:可以一起玩、一起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問題和壓力),低年級的孩子也是會有壓力的,下課要玩什麼、跟誰玩;作業忘記帶回家,要找誰幫忙;誰欺負我,我就要幫他出氣等等。
國小中高年級階段(四到六年級):
這個年齡的孩子,友誼開始越來越重要了,此時在同儕團體中的關係,會影響到自我的價值觀、信念和認同感。
- 友誼的概念:朋友是一個真心關注、互補態度、想法和價值觀的人,不再只有能否幫助自己而已。也開始能發展出較持久的友誼,會有強烈的同伴連結,並且針對生活經驗能夠做更深層經驗分享,還有對於事情的看法。朋友之間會相互的修補情緒及支持對方。
- 衝突的發生原因:發生衝突之後,會試著減少直接的對立和隔離。可以更容易地接受彼此可能的犯錯,不再認為衝突只有輸贏而已,而且彼此之間的衝突如果順利地解決,通常有助於加深彼此之間的關係。
此時同儕團體的是否接納、肯定的態度,會比父母的意見更重要,影響力也更大,交友關係的孤立,沒有朋友,則會容易導致易與他人衝突或陷入自我的世界中。
國高中階段:
這個階段我們會學習接受自己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然後能才能以成人的層次來與別人交往。友誼的定義是相互性的依賴、而不是獨佔或排他,否則友誼只會是我們用來解決問題的手段,而非一段關係的建立。
- 友誼的概念:朋友是能提供一種個人認同感、並且與自己的人格能相互相容,並且會依據需求,增加不同種類的朋友,而朋友的數量也會逐步的增加(親疏之分的朋友,酒肉朋友和真心朋友)
- 衝突的發生原因:衝突發生時,會試著學習自我反省、妥協、和運用協商的方式。
雖然前面說了那麼多,但其實每個孩子的發展階段都是不一樣的,透過前面的說明,我們可以知道孩子現在的狀態,然後試著引導孩子,朝向下一個階段前進,才是比較好的方式喔~
最後,一樣附上我很喜歡的一段話,當作結尾:
"Animals like novelty if they can choose to investigate it; they fear novelty if you shove it in their faces."
~Temple Grandin
與朋友的相處時間會逐漸多過與家人的相處,效忠的對象是朋友而不再是家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