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探討
以下的內容包含中山大學心理系 李宏鎰教授的課程內容及個人想法 ADHD的預後 從圖中可以了解到若以10歲的個案症狀為100%為例,到15歲就會下降到50%以下,而到了25歲則會僅存10%。 然而症狀的減少(特別是衝動和過動)並不代表個案痊癒,是因為前額葉的發展成熟而逐步能抑制過動的狀況 上述的狀況為一般ADHD個案,但有某些個案卻會因ADHD的症狀而造成較低的成就 從上圖中可知ADHD的個案在7歲時,可能僅有 ADHD、低自尊 的情況 但若情況未改善或進行介入 則有可能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出現 破壞性行為、學習遲緩、社交技巧不佳 的問題 而到了國中-成年的階段 則會出現更嚴重的 ODD、CD、學習障礙 等問題 其中的CD(品行疾患)在18歲後,則有可能被診斷為「反社會性人格」 或許在個案年紀較小時, 改善低自尊的情形 有助於避免未來出現更多嚴重的學習、行為問題 ADHD的處理原則 必須依照此順序逐一執行, 不能 直接跳到「制定規則」或「堅守底線」 建立關係 建立互信互愛的長久關係 參與孩子的生活及喜好,而不是只有學業 給予獎勵 找出孩子在生活當中的優秀表現或較佳的行為 不吝惜的給予各式各樣的獎勵(發自內心地給予言語上的肯定) 找到孩子真正喜愛的事物,並且適時的給予 制定規則 降低標準,不適合用一般孩子的標準要求 達到彼此都能接受的共識 設定執行方式 堅守底線 當規則設定後就不能輕易妥協 若沒有達到標準,就必須按照規定的方式處理(如剝奪玩電腦的時間) 不應該有"再"(如再玩十分鐘就好) 規律作息 當作息規則確立後,需要持續的進行直到習慣建立 這樣的做法其實與平日在治療室的方式很類似 端賴我們是否有耐心和時間去完成這樣的步驟 以及家長是否能夠配合一同在家中執行 當然適時的使用藥物更能將此效果加成。